欢迎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西区

科室介绍

首页 / 科室介绍 / 医技科室

输血科

一、 科室概况安徽省肿瘤医院输血科是集医、教、研于一体,以辅助肿瘤及血液病诊治为特色的输血科。工作服务理念: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相关制度和流程,为临床和患者提供“科学、合理、安全”的输血服务。 科室专业布局为:发血室、配血室、贮血室。实验室配备有显微镜、血型离心机、贮血冰箱、干式融浆机、血小板震荡储存箱等设备。目前输血科团队7人,有副主任技师1名,主治医师1名,技师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名,本科1人,专科学历3人,均是经过输血专业理论和实验技术培训合格的医学检验人员。人才结构和梯队建设不断更新,并且承担安徽医专等医学院校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工作。二、 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魏敏,输血科主任兼检验科副主任,副主任技师,1993年本科毕业于蚌埠医学院临床检验专业,2010年获安徽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硕士学位,担任安徽省医院管理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检验医学分会临检学组委员,安徽省医学会临床输血分会委员,合肥市输血协会顾问委员等职。从事检验及输血工作20余年,具有丰富的相关临床工作经验。三、 开展项目为临床提供各种血液成分,主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浆、新鲜机采血小板、冰冻血小板、冷沉淀、全血、去除白细胞红细胞等,可开展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不完全抗体筛查等项目,项目全程进行室内质量控制,通过实验室和医院对接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可便捷精确地为患者提供24小时服务。科室具备较为完善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文件,初步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了有效的保障。2014年度临床用血量达6000余单位,疑难配血十余人次。自2010年参加安徽省、卫生部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成绩均优秀;在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每年开展至少2次医院输血方面的工作会议及相关输血学术交流活动,促进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为输血行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同时,对临床医护工作人员不定期开展输血业务相关培训,确保输血工作安全、有效、科学地进行。四、 医疗特色输血科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参考美国AABB的相关指南等相关文件及规范,依托省医集团及合肥市中心血站,以为临床提供标准化、信息化服务为工作目标;以精湛的技术,精确的报告,精诚的服务为工作标准--------为临床服务,让患者满意。在保障肿瘤患者手术及放化疗用血,儿童血液病、成人血液病的成分用血,特别是辐照血、机采血小板的临床治疗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输血科期盼您对我们工作的指导!服务电话: 0551653271(输血科)18963789282
更多

影像科

安徽省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简介 基本概况: 我院影像科成立于2006年,是集X线、CT、MRI、DSA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影像科,是安徽省临床重点专科。现有医技护专业技术人员33人,其中主任医师、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1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10人,讲师4人;拥有医学硕士12人,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8人。科室配备了包括GE Discovery 750 HD宝石CT、东软NeuViz 128 CT、GE Signa HDxt 3.0 T MRI、联影UMR560高端1.5 T MRI、GE Inova 4100型数字化大平板DSA机、GE Discovery 650型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双板DR)、800 mA高频数字胃肠机、具有能谱增强功能的GE Senography 2000 DS型乳腺全数字化X光机、数字化移动CR及富士移动DR等一批高端影像学设备,以及全进口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信息化系统(HIS)管理平台、现代化的影像读片室和高清远程会诊系统,全面实现了设备现代化、影像数字化、流程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 我院影像科是安徽省首个获得国家批准的药物临床试验资质的医学影像(诊断)专业,是安徽省卫健委批准的安徽省医学影像会诊云平台的肿瘤影像会诊中心,也是国家工信部与卫生健康委授权的国产高端影像设备的临床应用示范基地。2017年获批国家卫健委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影像科获得中央财政的重要资助。2018年成功申报成为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登峰计划项目的高地学科。2019年被安徽省卫健委批准为安徽省临床重点专科。 诊疗范围: 我院影像科团队秉承 “以患者为中心、关注病人感受”的理念,以“领先的影像学技术、精准的影像学诊断”为手段,努力为广大省内外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影像学诊治服务,为肿瘤的预防、筛查、诊断和治疗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院影像科全面开展各类健康体检、肿瘤筛查与早期检出、全身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肿瘤的影像学分期、疗前预估、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以及协助开展肿瘤的介入治疗及CT引导下穿刺等诊疗项目。 专业特色: 我院影像科全面开展全身各类肿瘤及非肿瘤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及诊断工作,重点开展了能谱CT多参数成像、乳腺全数字化能谱增强技术、3.0 T MRI分子及功能成像在肿瘤的早期检出、诊断、鉴别、分期、分级、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等工作,已形成了以腹部肿瘤影像学、乳腺影像学、骨肌影像学、胸部影像学、泌尿生殖肿瘤影像学(妇瘤为主)、头颈神经影像学等6个影像学亚专科发展方向,以临床精准影像诊断为特长,兼具肿瘤早期筛查、影像学分期、疗效评估和预后评价等专科特色技术。 我院影像科在安徽省率先开展肺癌低剂量CT筛查和乳腺癌全数字化X线筛查、早期鼻咽癌MRI筛查和诊断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筛查和诊断经验,自2014年以来一直承担国家卫健委肺癌低剂量CT筛查项目、乳腺癌数字化X线筛查项目和中美合作肺癌早期筛查项目,2018年获得了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临床筛查优秀奖”,辐射力覆盖全省及周边地区。 学术建树: 近年来,主持安徽省重点研发课题、国家工信与卫健委课题、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共5项,分别为: ①《3.0T MRI结合全数字化X线早期诊断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的应用研究》的课题为2013-2014年度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卫生年度重点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301043024,主持人:董江宁;②《东软NeuViz 128CT与Discovery CT 750HD在肿瘤影像学中的应用对比研究》为2016-2018年度国家卫计委和国家工信部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6MHD11002002103,主持人:董江宁;③《3.0T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对比增强成像在宫颈癌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FIGO分期准确性与放化疗后早期疗效评估中应用研究》,该课题为安徽省2018-2020年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804h08020294,主持人:董江宁;④3.0T 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对比增强成像、影像组学在肌骨肿瘤中的精准诊断、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NCC201812B035,主持人:高飞。⑤《基于IVIM-DWI和DCE-MRI参数值的子宫肌瘤HIFU消融率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为2019-2021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课题编号:1908085QH364,主持人:韦超。此外董江宁主任作为主要参与者,联合承担安徽省重点研发课题、科技攻关项目及中国科大新医学课题共3项。 主持院内“三新项目”5项。 我院影像科主持的《能谱CT与磁共振分子与功能成像技术在体部肿瘤精准诊断中的应用》项目获得2018年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主编《生殖系统影像学诊断》与《肝胆胰脾MRI诊断》等影像专著2部,参编《骨肌放射诊断学》国家统编研究生教材1部,其他影像学专著4部。发表北大核心期刊与SCI论文70余篇,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4篇,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2篇。近年来有8人在具有国际影像力的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上作大会发言或交流,1人赴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肿瘤研究中心进修学习。 教学情况: 我院影像科自2014年起被国家认证为安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临床各专业和影像专业住院医师的影像诊断和技术操作的规范化培训;同时是安徽医科大学、皖南医学院、蚌埠医学院等多所本、专科医学院校的实习基地,也是河南新乡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的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点。近年来,带教医学影像学专业实习生、住培生100余名、培养硕士研究生9名。 同时,我院影像科学科影响力辐射省内外,在进修生带教方面担当重要责任,为支持基层医院影像学诊断水平的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自2012年以来,共接受来自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盐城医院(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黄山市人民医院、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淮北朝阳医院、淮南新康医院、青阳县人民医院、望江县人民医院、凤阳县人民医院、太和县中医院、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湖北谷城县二院、江西景德镇乐平大连医院、定远县总医院、天长市人民医院、蒙城县第二人民医院、淮北市相山首府大影像医疗中心及淮南矿业集团职业病防治院等多家三甲和二甲医院的进修医生,共计60余人。我院影像科积极响应国家新医改政策,选派技术骨干下乡支农,长期定点支援太和县医院(三甲)、颍上县医院、凤阳县人民医院和定远县总医院等二级及三级医院,在以上医院影像科的学科建设、发展和地方影响力方面起到了引导、支持和示范作用。 同时,每年定期举办“腹部和乳腺肿瘤影像学进展”国家级继教班,并已成为品牌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同时多次举办安徽省县级医院高端磁共振影像技术和诊断医师培训班、肿瘤精准影像诊断与放射治疗MDT、中放REACH乳腺影像巡讲、新安影像消化论坛等学术会议,每次会议参会100-300人次,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特色技术: 一、已开展的后64排CT新技术项目: 最佳单能量技术优化肿瘤供血动脉CTA图像质量; 最佳单能量成像提高肿瘤微小病灶的检出率,优化肿瘤影像学特征的显示; 能谱CT多参数成像技术在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能谱CT多参数成像技术判定肿瘤成分和组织来源,以及同源性关系; 能谱CT多参数成像技术评估肿瘤的术前分期、分级及疗效评估; 低剂量CT肺结节筛查和早期肺癌诊断技术; 低浓度对比剂、低射线剂量成像(“双低”技术)在CTA的应用; 开展定量CT(QCT)身体组分(骨密度、肌肉含量、内脏、肌肉和皮下脂肪定量)的检测和分析技术,对癌症恶液质早期预警及放化疗后早期疗效评估和预后评价。 二、已开展的磁共振新技术项目: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扩散加权成像(DWI); 扩散张量成像(DTI);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的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 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 扩散峰度成像(DKI); 3D-ASL MRI 灌注成像及PWI; 磁共振波谱成像(MRS); IDEAL-IQ定量诊断脂肪肝和肝血色病; 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诊断早期肝癌; 磁共振子宫及输卵管成像评估不孕症; 乳腺全数字化X线新技术项目: 乳腺疾病全数字化X线诊断; 全数字化X线引导下乳腺病变导丝精确定位检切术; 3.0T MRI结合全数字化X线早期诊断触诊阴性及隐匿性乳腺癌; 乳腺能谱对比增强技术诊断乳腺疾病及疗效评估; 其他前沿及拟开展技术项目: 人工智能(AI)、影像组学在肿瘤影像学应用与研究; 乳腺数字化X光能谱增强技术结合3.0T MRI诊断触诊阴性及隐匿性乳腺癌、磁共振IDEAL-IQ技术定量诊断脂肪肝和肝血色病、磁共振子宫及输卵管成像评估不孕症等,已成为领先和特色技术优势。 乳腺及甲状腺超声光学成像(拟开展)。
更多

药剂科

安徽省肿瘤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西区)药剂科是集药学服务、科研、教学与药事管理为一体的药学专业技术部门,全科以三级肿瘤医院评审标准为指导,以安全、质量、效率和发展为准则,深入开展面向病人、医务人员的药学服务及药事管理工作。科室拥有工作人员59人,包括药学专业技术人员55人,护理人员4人,其中主任药师1人,主管药师3人,主管护师2人,药师28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0人,本科30人。设置有药品调剂、药品供应、临床药学、药事管理、药物临床试验五大系统,由门急诊药房、太阳湾门诊药房、中药房、住院药房、静脉输液配置中心、药库、临床药学室、药学实验室、药学质控室、药学统计室等10多个部门组成。负责全院的药品供应,处方审核与调剂,合理用药监控与管理,药品安全性监测,药学信息服务,药品质量控制,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及覆盖全院的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肠外营养等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工作。科室现为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网络单位、国家卫生计生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数据上报网络单位、抗菌药物监测网核心成员单位,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成员单位。科室在做好临床用药保障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建立药学信息交流平台,提供合理用药咨询,在进行处方点评分析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的同时,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血药浓度监测、药物基因检测等工作。现上报ADR病例数量及质量均显著提高;开展有环孢素A、甲氨蝶呤、万古霉素等血药浓度检测项目,利用血药浓度监测及药物基因检测为临床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参考,从而不断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拓展药学临床服务范围。科室在完成药学服务的同时,不断加强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梯队建设,学科综合竞争力不断夯实。科室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点,同时承担皖南医学院,安徽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的药学类实习教学工作。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近3年指导相关院校本、专科实习生60多名,完成本科生毕业论文40多篇。科室不断强化学科建设,近年获得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共6项,其中安徽省2017年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1项,厅级课题3项,主持开展院级“三新”项目1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其中发表SCI收录论文4篇。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科室始终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重视学科管理体系建设,强化药事管理职能,实行药品管理标准化和药学服务规范化,全面提升医院药学服务质量,促进临床抗肿瘤药物等合理使用,保障用药安全,为提升医院药学服务水平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坚实的保障。科室所获得荣誉:2012年1人获中国药学会“优秀药师”;2014年科室获安徽省肿瘤医院“先进集体”;2015年科室获安徽省总工会“安徽省医院药师职业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2015年科室获安徽省肿瘤医院“先进集体”;2016年科室获中国药学会“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1人获西藏自治区卫计委“优秀管理者奖”;2016年1人获西藏山南市委、市政府“优秀援藏干部”称号。科室各部门联系方式:药剂科办公室(综合办公楼二楼):0551-65327617(7617)门急诊药房(门诊部一楼):      0551-65327615(7615)太阳湾门诊药房(太阳湾社区):  0551-62895706(5706)中药房(门诊部一楼):          0551-65327659(7659)住院药房(1号住院楼一楼):0551-65897658(7658)临床药学室(门诊部五楼):      0551-65323850(6850)药库(综合办公楼负一楼):      0551-65327688(7688)药学实验室(1号住院楼三楼):  0551-65897425(6425)药学质控室(综合办公楼四楼):  0551-65329163(6163)药学统计室(综合办公楼四楼):  0551-65329163(6163)静脉输液配置中心(综合办公楼一楼):0551-65897817(8817)
更多

内镜中心

内镜中心 安徽省肿瘤医院是我省唯一的公立大型肿瘤专科医院,位于合肥市西二环路,紧邻合肥植物园,交通便利,乘108、156、300路公交车即可到达,另有总部-西区的512路循环班车,接送病人,方便患者。院内绿树成荫,四季如春,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治疗、康复的理想圣地。平均开放床位750张,设有腹部肿瘤外科、骨肿瘤科、血液内科、呼吸内科、肿瘤化疗科、肿瘤放疗科、颈胸肿瘤外科、肿瘤介入科、儿科、检验科等26个科室。 我院内镜中心位于门诊部二楼,总面积约200平方米。内镜中心拥有一流的先进仪器,其设备在国内属先进水平,如奥林巴斯EVIS-260型、EVIS-260SL型电子内窥镜系统和EU-C2000扇扫超声主机、GF-UE260-AL5电子环扫超声内镜等设备。目前,我中心在依托总院各相关科室技术力量的基础上,配备专业内镜操作人员2名,总院专家定期坐诊,基本做到患者随到随诊,大大节约了候诊时间,方便了患者。目前开展的项目有胃镜、肠镜、气管镜、喉镜、乳管镜、十二指肠镜ERCP及相应镜下治疗。 咨询电话:0551-65326120转801或0
更多

检验科

 安徽省肿瘤医院检验科是集医、教、研、防于一体,以肿瘤诊治辅助动态监测为特色的检验科。科室发展定位:瞄准国内先进,立足省内一流。工作服务理念:一切为了患者,一切为了临床。科室质量要求:质量是检验的生命。科室人文建设是:努力工作,快乐生活。  目前检验科团队21人中有主任技师1名,副主任技师1名,主管技师6名,医师3人。其中博士(生)2名,硕士7名,人才结构和梯队建设不断更新。检验科承担安徽医专教学工作,接收全省检验人员专业进修工作,检验科是一支有朝气、勇于探索、敢于科技攻关的勇于奉献、和谐、向上、拼搏、智慧的团队。 科室专业布局为:门急诊化验室、生化室、免疫室、微生物室、肿瘤标志物室、骨髓室、输血科、分子生物实验室。实验室配备国际先进的各种类大中型实验设备10余台套,拥有SYSMEX40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UF10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罗氏7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ECKMANM  D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和梅里埃VIERTECT 32微生物分析仪、罗氏601e、罗氏2010和贝克曼ACCESS3台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罗氏480PCR分子扩增仪、luminex液态芯片等一批国际先进设备,开展血液骨髓和分子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特种蛋白检测、真菌培养、核酸扩增和测序检测等200余项检验项目,全员、全程进行室内质量控制,通过实验室和医院对接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可便捷,精确地为患者提供24小时检诊服务。检验科打造具有肿瘤专业特色的实验室,肿瘤标志物检测实验室是检验科二级科室,开展分子生物学检测在肿瘤筛查、诊疗、监测中发挥作用。科室参加国家卫生部临检中心及安徽省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控制检测评比连年获满意结果,是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分会分子诊断专业委员单位、肺癌诊断委员单位、中国微生物专家委员会委员单位、安徽省医学会检验分会委员单位和安徽省输血协会干事单位和安徽省检验质量控制管理中心委员单位。 为满足来院就诊客人的需要,检验科郑重承诺:各实验室无假日工作!在安徽肿瘤医院住院进行化验检查,即时在局域网可同步看到检验结果报告,当天即可快速、准确地得到纸质检验结果报告。在门诊化验室就诊的客人进行常规检查,30分钟以内即可拿到检验报告,抽取静脉血进行肝、肾功能,心肌功能,血脂,血糖,肿瘤标志物等检测2小时即可拿到检验报告;细菌(真菌)培养+药敏试验≤48小时即可得到检验报告,保持该类常规检测周期最短的国内先进水平。为方便外地患者,我们开展化验单邮寄服务。 我们的服务电话为:0551-65327608。欢迎您来电联系咨询!
更多

功能检查科

    我院功能检查科包括超声科、心电图室及肺功能检查室。 超声科简介: 安徽省肿瘤医院超声科包括腹部、妇产、心脏、血管等多个专业。现有工作人员共10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住院医师6名,其中研究生两名。拥有最先进的LOGIQ-E9、ViVid7等大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及便携式LOGIQE床边超声诊断仪。采用超声图文工作站,对报告及档案实行电脑化管理,并与医院医疗网络接轨。 已开展的超声诊断技术包括: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阴道超声、超声造影、超声导向穿刺活检等;治疗项目包括:囊肿、脓肿、积液、肿瘤的超声导向穿刺抽吸或注药治疗,胆道、尿道梗阻的穿刺置管引流等。 超声检查方便、快捷、无创、无辐射、价廉等优点。可应用于心血管、腹部、盆腔、体表小器官及软组织、胸腔等多种脏器及结构。具体应用范围如下: 1. 腹部:肝、胆、脾、胰、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肾上腺、腹膜腔及腹膜后、腹部血管、部分胃肠道病变等。 2. 心脏及大血管。 3. 妇产:子宫、附件、胎儿一级检查。 4. 体表小器官及软组织:甲状腺、乳腺、唾液腺、阴囊、睾丸、附睾、精索、皮内及皮下肿物、关节、外周血管等。 5. 超声声学造影:被誉为“无创性微循环血管造影”,具有高准确性,高安全性,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的特点。适应症:1)肿瘤定性(良,恶)性诊断。2)微小病灶早期发现。3)介入治疗后的疗效评估。4)“海扶”治疗后子宫肌瘤的疗效评估。特色  擅长腹部、妇科、外周血管、甲状腺、乳腺等疾病的超声诊断。尤其在腹部及浅表器官(甲状腺、乳腺)肿瘤疾病诊断中做出了大量的随访病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   心电图室及肺功能检查室简介: 科室现有人员共5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3人(研究生1人),均经过省立医院专业进修学习,专业技术好,开展项目包括:常规十二导联、常规心电图、床边心电图、阿托品药物试验、动态心电图等检查项目。每年检查人数一万至两万人次。1、心电图是一项无创的常规检查,通过心电图的改变,辨识心脏的病变和(或)心律失常的性质和严重程度。2、动态心电图对一些临床症状鉴别如心悸、胸闷、晕厥等有着特殊的价值,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工具,也是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唯一有效的检查工具。3、肺功能检查为术前患者评估及呼吸科患者提供有效诊疗依据。4、科室配备有日本光电心电图机两台,福田心电图机一台。美国 DMS公司动态心电图十台;北京CHEST HI-801型肺功能仪一台。咨询电话:B超:0551-65897879心电图:0551-65327703
更多

病理科

一、科室概况病理科成立于2008年,2012年进入快速发展期。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0名,其中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2名;博士1名,硕士9名。在肿瘤病理诊断,尤其淋巴瘤、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消化系统肿瘤、妇科肿瘤方面具较高水准。在安徽省病理界率先开展分子病理及基因检测技术,现为安徽省医学会肿瘤分会肿瘤病理分子诊断学组组长单位。科室拥有国内国际先进的仪器设备包括常规病理的各类显微镜(包括单人、双人、5人共览)和荧光显微镜及分析系统。进口全自动脱水机、包埋工作站、半制动切片机、全自动染色机、封片机、包埋盒打号机、玻片打号机、冰冻切片机、全自动液基细胞学检查系统、全自动免疫组化仪。组织库的多台超低温冰箱、气相液氮罐等。分子病理的测序仪、荧光定量PCR仪、核酸定量仪等。并拥有先进的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及病理专业网络,进口病理科专业空气净化系统。病理科设有样本收集室、取材室、制片室、诊断室、会诊室、免疫组化室、细胞学室、分子病理室、资料档案室、组织库、细胞培养室等,能满足本学科临床和研究工作的需要。已完成多个国家级省级课题,目前在研国家自然基金2项,课题基金资助总额170万元。共发表学术期刊论文40余篇。共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3项。二、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何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病理科科主任,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安徽省分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安徽省肿瘤学分会肿瘤病理分子诊断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安徽省病理学分会委员;中山大学学报编委;中国组织工程学杂志编委;国家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国家863评审专家等职务。近年发表SCI论文及ISTP论文14篇。已完成省级、国家级课题多项,目前在研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重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奖和教育厅科技进步奖。是安徽省第二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培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10余名。三、开展项目开展三级医院标准规定的所有病理技术项目包括常规病理诊断、冰冻快速诊断、疑难会诊、液基细胞学、免疫组化、分子病理(基因检测)等。担任院内肿瘤标本的收集工作。承担城市5癌筛查工作四、医疗特色根据肿瘤医院的专科性质,积极开展分子检测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肺癌、大肠癌、胃癌、胃肠间质瘤、乳腺癌、甲状腺癌、黑色素瘤、脑胶质瘤、宫颈癌等多种肿瘤的靶点检测、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肿瘤预测以及疑难病理诊断方面,为肿瘤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咨询电话:0551-65898837
更多
< 1 >

微信扫码
互联网医院

支付宝扫码
预约挂号

微信扫码
预约挂号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庐江路17号

邮编 : 230001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天鹅路1号

邮编 : 230036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环湖东路107号

邮编 : 230031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阜阳北路与龙湖路交叉路口西北角

邮编 : 23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