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西区

科室介绍

首页 / 科室介绍 / 内科科室

放疗四病区

放疗四病区: 除对全身各部位肿瘤采用高精度放疗及综合治疗外,放疗四病区的特色项目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 1、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直肠癌的术后辅助调强适形放疗及同步放化疗; 2、PET/CT功能影像引导下各类肿瘤的功能分子生物靶向适形和调强放疗; 3、以提高保肛率、降低复发率为主要宗旨的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 4、以提高胃癌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率为宗旨的胃癌术前新辅助同步放疗和化疗; 5、国内独家开展精准组织间插植近距离后装放疗和无痛后装放疗; 6、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精确放疗(省内最早); 7、高级别胶质瘤同步放化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
更多

放疗三病区

放疗三病区: 放疗三病区是以胸部肿瘤精确放疗及同步放化疗和陀螺刀立体定向放疗为特色的病区。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钴60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它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精确放疗设备之一,治疗计划系统精确计划,三维空间坐标精确摆位,达到精确治疗,使正常组织受量更少,副作用更小。主要用于肺、脑、肝等实质脏器肿瘤的治疗及少数不能手术良性肿瘤的治疗。 2、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和容积调强放疗 我们放疗的另一个肿瘤杀手是美国产最新一代2台瓦里安加速器,同样可以做到“三精治疗”,即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如食管癌的适形调强和容积调强放疗。 3、同步放化疗 放疗适应症 (1)根治性放射治疗。肺癌、食管癌、鼻咽癌、宫颈癌、喉癌、口咽癌、胰腺癌、肝癌等患者拒绝手术,或无法手术的、或因其它内科疾病不能手术的患者。 (2)姑息性治疗。肺、肝、脑、骨等的转移性肿瘤,纵隔转移性肿瘤、腹膜后转移性肿瘤等。鼻咽癌放疗后复发、脑瘤术后复发、肝癌、肺癌术后复发、直肠癌术后复发等。 (3)术前放疗。术前放疗可以缩小肿瘤,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肿瘤活性,减少肿瘤种植和远处转移,减少复发。 (4)术后放疗。为了减少或延迟肿瘤复发,提高治愈率,部分肿瘤手术后需补充放疗。
更多

放疗二病区

放疗二病区: 放疗二病区是以妇科肿瘤精确放疗及综合治疗为特色的亚专科,现有高级职称医师两名、主治医师四名、博士硕士共六名,床位五十三张。 科室多名医师曾赴美国及法国学习先进医疗技术。放疗二病区全面开展妇科恶性肿瘤的常规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影像引导放疗(IGRT)及图像引导的近距离治疗(image guided brachytherapy, IGBT)等各种放疗技术。顺利开展放化同步及放疗加分子靶向治疗综合治疗。 在省内最先开展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治疗项目, 历时两年余,标志性技术不断完善拓展。依托先进设备,已开展妇瘤标志性技术包括:宫颈癌三维近距离后装治疗的应用;宫颈癌腔内/组织间插植治疗 ;3D打印组织间插植治疗;拟进一步开展IMRT同步剂量补偿HDR-ICBT治疗等新技术;多项技术均系省内首次开展。
更多

消化内科

消化内科成立于2017年5月,位于门诊部四楼,编制床位14张,开放床位23张。目前科室正高2人,副高1人,高年资主治5人,住院医师1人。 技术特色: 一、消化道疾病的诊治: 1、食管疾病:食管癌、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等。 2、胃、十二指肠疾病: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肠功能紊乱、十二指肠癌等。 3、小肠疾病:急性肠炎、肠结核、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克罗恩病等。 4、结肠疾病:溃疡性结直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结直肠癌等。 5、肝脏疾病:肝炎、肝硬化、肝寄生虫病、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 6、胆道疾病:胆石症、胆囊炎、胆管炎、胆道蛔虫症、胆囊癌等。 7、胰腺疾病: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 8、腹膜、肠系膜疾病:腹膜炎、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腹膜转移癌等。 二、胃肠镜技术:普通胃肠镜检查、无痛胃镜、无痛肠镜、胃肠镜下治疗。 学科带头人: 丁西平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生物工程学会中毒急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肝病学会委员,安徽老年医务工者协会常务理事等,《世界华人消化》、《中国临床保健》等多家杂志编审。从事消化营养、肠道微生态、炎症状态与衰老、消化道肿瘤关系等研究。主持省、厅课题4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发表论文及论著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篇。擅长:常见病如慢性糜烂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等诊治;消化疑难疾病诊治;胃食管癌前期病变诊治,胃食管晚期癌内镜下治疗技术,内镜下支架技术等治疗;胃镜、结肠镜、单气囊小肠镜及超声内镜诊治技术,内镜下粘膜病变切除技术等。 门诊安排: 丁西平主任医师专家门诊:周三 上午 (门诊2楼诊室) 消化内科病区门诊:周一至周日 上下午 (门诊四楼医生办公室) 联系电话:0551-65320335
更多

肿瘤内科五病区

一、科室概况   2017年5月14日成立,是安徽省立医院肿瘤内科在我院的免疫生物治疗亚专科。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精准医学是近年来热门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生物免疫治疗也是目前癌症肿瘤治疗的主导。在潘跃银副院长的带领下,新科室取得迅速发展,以精准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及临床试验为重点发展方向和学科优势,目前承担多种国际国内多中心抗肿瘤新药的临床验证和多项课题的研究。科室技术力量雄厚,专业人才梯队搭配合理,全科医护人员以热情的态度、精湛的医术服务于肿瘤患者。科室目前与欧洲比利时自由大学附属Jules Bordet癌症中心,美国哈佛医学院,医科院肿瘤医院,北京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上海肺科医院等国内外的各大肿瘤中心有着深层次交流活动。 二、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潘跃银  教授,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江淮名医。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副院长、中科大附一院肿瘤科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肿瘤学教研室主任、免疫治疗研究中心副主任、安徽省肿瘤质控中心副主任、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副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理事、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肺癌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委、国家癌症质控中心乳腺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医学会乳腺病分会侯任主任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临床肿瘤学会候任理事长、安徽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CACA)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免疫、肝癌、肾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协会肿瘤预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姑息与人文关怀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2007-200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DANA-FARBER癌症中心做访问学者,并在法国INSTITUT CURIE-PARIS中心接受培训。完成和正在主持各级各类课题近20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35篇;作为组长单位PI发起主持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4项,作为PI参与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60余项。《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Thoracic Onc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中华医学杂志》等编委。参与制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治疗指南》、《中国晚期乳腺癌治疗专家共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肺癌治疗指南》等。专业方向、技术特长:(1)实体瘤的内科治疗,尤其擅长乳腺癌及肺癌的综合治疗;(2)肿瘤免疫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刘虎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肿瘤学博士,安徽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副主任,英国伦敦帝国学院高级访问学者(Honorary Senior Research Fellow, 2016.10-2018.1),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一项,省厅课题3项,在British J Cancer, Int J Cancer, Lung Cancer等国际肿瘤学术杂志发表多篇论文。Frontiers Oncology 和Frontiers Pharmacology 审稿编辑(Review Editor)。专业方向、技术特长:擅长肺癌、乳腺癌、胃肠肿瘤的内科诊断与治疗。三、学科优势:(1)中国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皖南医学院硕士招生点。(2)全国临床试验药理基地肿瘤专业点,承担多项国际国内临床试验,并牵头行II--IV期临床试验。(3)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战略合作协议伙伴,在恶性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有深度合作。四、技术特色:(1)生物免疫治疗,目前正在开展由中国科技大学田志刚院士团队牵头的NK细胞生物治疗研究(2)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规范化和个体化精准靶向治疗(3)承接多种国际国内多中心抗肿瘤新药的药物临床试验(4)高通量临床药敏测试(5)抗肿瘤缓释药物的临床研究五、专家门诊时间:潘主任门诊时间:周一上午:省医南区门诊 2楼肿瘤化疗科周四上午:省医总院新门诊4楼肿瘤化疗科周四下午:省医西区门诊刘主任门诊时间:周一下午:省医总院新门诊2楼肿瘤化疗科周二上午:省医西区门诊2楼肿瘤化疗科周三上午 :省医西区门诊 2楼肿瘤化疗科 
更多

儿童血液科

儿童血液科简介 一、 科室概况 2011年1月15日,小儿血液病诊疗中心正式成立,床位40张,包括2张层流床。移植组、白血病组、出凝血疾病组、实体瘤组4个亚专科,是安徽省儿科学会血液学组组长单位、安徽省重大疾病定点单位,参与重大疾病和临床路径的制定、修改和推广。专业医师11人,医生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住院总1人(24小时在院),住院医师9人。医师结构组成:博士1人,硕士10人,本科2人,护士11人,中级1人,初级10人,本科4人,大专以下7人。 二、 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 刘洪军,男,1969.02出生。安徽省立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硕士学历,硕士生导师,儿科支部书记,儿童血液科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儿科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血液学组副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社编审。参与安徽医科大学硕士、本科、专科儿科理论课教学工作及实习、进修医生临床带教工作。 专业方向、技术特长:熟练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技术,对疑难、危重病人有成熟的经验和较高抢救水平。研究方向为小儿血液与肿瘤。参与并开展过多项科研课题及三新项目研究,对小儿贫血、儿童白血病、淋巴瘤、难治性贫血、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溶血性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中性粒细胞减少、各种出血性疾病等的诊治有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诊疗经验。 发表论文、著作近二十篇。参编书籍:安徽省医学现状与进展--儿科学篇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上午儿科普通专家门诊,周三下午和周日下午儿科知专门诊(省立医院急救中心儿科门诊)。周四下午专家门诊(安徽省肿瘤医院门诊)。您的朋友 小丽 为这封邮件插入了背景音乐 - 下载 播放 播放器加载中... 正在发送... 此邮件已成功发送。再回一封 切换到完整写信模式 发送 您的朋友 小丽 为这封邮件插入了背景音乐 - 下载 播放 播放器加载中... 正在发送... 此邮件已成功发送。再回一封 李春,男,山东大学医学院毕业,主任医师,博士,安徽省立医院儿科行政副主任,安徽省医学会遗传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四届青年委员;主持及参与多项省厅级课题,发表文章二十余篇,参与编写《小儿白细胞疾病》、《实用小儿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白血病》、《临床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等著作;长期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能熟练诊治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症,尤其擅长于小儿血液及肿瘤性疾病的临床诊治。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和周六上午儿科普通专家门诊,周二下午和周四上午儿科知专门诊(省立医院急救中心儿科门诊)。周一下午专家门诊(安徽省肿瘤医院门诊)。 三、 开展治疗项目/诊疗范围 专门诊治小儿血液与肿瘤病人(主要为儿童白血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噬血细胞综合症、血友病、小儿营养性贫血、淋巴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溶血性贫血、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肝脾淋巴结肿大、感染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等疾病等)。省内率先开展儿童ALL MICM分型,进行分层诊断和精细治疗;积极开展并推广儿童白血病个体化治疗和规范化治疗;省内最早开展ATG治疗儿童重型再障;积极参与血液科115产业创新团队,开展儿童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监测白血病相关预后因素,左旋门冬酰胺酶脱敏治疗ALL,合理诊治重症感染,侵袭性真菌病早期诊治,有效诊治血友病,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与国内、国际先进技术接轨,省内领先。 开展过多项科研课题及三新项目研究,如LMO蛋白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作用研究(省教育厅课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的发病机制研究,慢性ITP部分脾栓塞治疗,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的动态观察及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治疗规范性方案的临床研究,左旋门冬酰胺酶脱敏法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撰写学术论文几十篇。 四、 医疗特色 我科在省内率先开展儿童ALL MICM分型,进行分层诊断和精细治疗;积极开展并推广儿童白血病个体化治疗和规范化治疗;省内最早开展ATG治疗儿童重型再障;积极参与血液科115产业创新团队,开展儿童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监测白血病相关预后因素,左旋门冬酰胺酶脱敏治疗ALL,合理诊治重症感染,侵袭性真菌病早期诊治,有效诊治血友病,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与国内、国际先进技术接轨,省内领先。 联系电话:0551-65327648
更多

核医学科

一、科室概况 安徽省医肿瘤院(省立医院西区)核医学科成立于2012年,现由总院核医学科统一管理,系安徽省核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科室现有医师10名(含总院5人),护师2名,其中主任医师一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一名,主治医师4人。担任中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与防护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核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及办公室主任等学术职务。 临床核医学涵盖放射免疫分析、SPECT显像和核素功能检查及放射性核素治疗三大版块。 SPECT显像和核素功能检查方面,科室配备了GE.INFINIA双探头SPECT仪及众成核多功能仪,可行全身骨显像、甲状腺显像、心肌灌注显像、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等全身各系统SPECT显像,以及甲状腺摄131碘功能测定及肾图等功能检查。放射性核素治疗方面, 科室共有4间核素治疗病房,10张床位,设计标准严格按照国家放射性防护要求准则。病房条件优越,配置了中央空调、电视、电话、监控、男女公共卫生间(有全天24小时热水供应)、自动加热饮水器等设备设施,让患者在治病的同时享受人性化的舒适服务。治疗病种主要包括: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癌的核素治疗、各类实体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188Re-胶体治疗血友病关节出血、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浸润性突眼等。放射免疫主要对各种激素、肿瘤标志物等生物活性物质及药物的超微量检测,具有早期诊断、特异性高等优点,目前我科正在筹备中。 二、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 程义壮 ,主任医师。1992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长期从事临床核医学工作,在核医学显像、核素治疗及标记免疫分析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甲状腺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核医学诊疗、SPECT疑难读片、转移性骨痛治疗、标记免疫分析质量控制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积极开展了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新项目,先后两次赴北京学习,在粒子植入的规范化方面全省领先。主持省厅级课题2项:放射性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引起唾液腺损伤的评估和干预措施研究(项目编号:10021303035),131碘治疗甲亢的个体化剂量研究(项目编号:13zc005)。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中华医学会放射与防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微创分委会常务委员,中国核学会安徽省分会理事。 三、开展治疗项目/诊疗范围 检查项目:  科室拥有先进的GE.INFINIA双探头SPECT显像大型仪器,通过检测全身各脏器的血流、代谢变化,了解其生理、病理变化过程。主要项目有:全身骨显像、甲状腺显像、心肌灌注显像、脑血流显像、肝脾显像、肝胆显像、肝血池显像、肠道出血部位定位、消化道功能测定和显像、肾有效血浆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测定、阴囊血池显像、腮腺显像、淋巴显像、肺灌注/通气显像、肾上腺显像、甲状腺旁腺显像、骨髓显像、亲肿瘤显像、炎症显像等。  核多功能检查:甲状腺摄碘功能测定、肾图、心功能测定等。 治疗项目: 甲状腺功能亢进:采用放射性131I治疗甲亢,被誉为放射性核素治疗学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典范性治疗方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甲亢有70%首选放射性碘(131I)治疗,其疗效高、经济、安全、复发率低。其首次治疗有效率达80%,复发率仅为10%。 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癌手术切除后,应常规利用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清甲)。131I全身扫描可早期发现甲状腺癌转移灶。发现转移灶后应及早采用放射性碘(131I)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 骨转移癌治疗: 许多晚期的恶性肿瘤会不同程度出现骨转移,导致骨疼、甚 至发展为难治性骨痛。及时采取放射性核素治疗,可缓解疼痛和/或控制骨病灶的发展,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指在术中或在CT、B超的引导下,根据三维立体治疗计划将微型放射性粒子源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浸润侵犯的组织中,包括肿瘤可能经淋巴扩散途径的组织,通过微型放射源持续放出的低能量的X射线及γ射线在二百天内连续不间断地作用于肿瘤,使得任何进入活跃期的肿瘤细胞都被射线抑制和杀灭,从而使局部肿瘤得到最为有效的控制,而正常组织不受损伤或仅受到微小损伤。根据国外报道,其对头部肿瘤放疗后复发的治疗、胰腺癌、前列腺和直肠癌的治疗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手段,对中晚期肝癌、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我院手术治疗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相结合,在前列腺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利用发射β粒子的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某些表浅病变能够达到治愈或好转的目的。适应于皮肤毛细血管瘤、鲜红斑痣、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牛皮癣、疤痕疙瘩、口腔粘膜和女阴白斑等皮肤粘膜疾病。 恶性嗜铬细胞瘤:建议尽量手术治疗,不能手术的以及术后治疗,要及时在核医学医生指导下治疗和定期复查131I-MIBG能被恶性嗜铬细胞瘤摄取,释放的β射线使肿瘤受到较大的辐射量,使肿瘤的活性受到抑制和破坏,以达到治疗目的。一般有效率在50%左右,病情未愈者可多次治疗,间隔时间为1~2个月。 99Tc-MDP(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浸润性突眼:“云克”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稳定同位素锝(99Tc)与一种盐类化合物结合的产物,可通过锝元素的价位变化,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得到调节免疫功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浸润性突眼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疗效肯定,无毒副作用。 四、医疗特色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131碘序贯治疗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肿瘤,约占成人全身恶性肿瘤的1%,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病理类型主要可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等,前二者又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占甲状腺癌的80%以上,其原发灶和转移灶具有摄取放射性核素131碘功能,因此可利用131碘释放的β射线破坏癌组织,达到治疗目的。外科手术切除、放射性131碘治疗与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紧密有序的结合称为DTC的序贯疗法。 近年来,我科与甲状腺外科不断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在临床实践中,参考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经过多次讨论、反复研究,结合临床,制定了一系列的甲状腺癌治疗规范、甲状腺癌病历书写规范、放射碘治疗前评估、健康教育模式以及疗效判断、不良反应防范和随访、定期复查制度等。我科建立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序贯疗法流程,符合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指南及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可指导全省核医学界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诊治甲状腺癌患者,对提高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项技术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放射性核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 静脉注射趋骨性放射性药物,将在骨转移部位浓聚。利用放射性药物发射的β射线可以对肿瘤进行照射,达到止痛和破坏肿瘤的目的。可治疗骨转移的放射性药物中以美他特龙(89SrCl2)效果最好。美他特龙对晚期癌症所造成的骨转移产生的剧烈疼痛有显著的镇痛作用。注射美他特龙后,大多数骨转移骨痛患者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半数以上更有机会完全消痛,非一般吗啡止痛药所能比较;一次注射可以止痛3~6个月,不必每天接受注射;辐射剂量低,对周围环境、人员影响少;对骨髓造血功能影响小;和其他参与骨骼钙磷代谢的药物合用后可增强镇痛效果。 125碘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 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肿瘤技术是21世纪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该技术是在电子计算机影像引导及全过程监控定位、立体定向种植放射性125碘粒子的治疗计划系统进行术前植入计划的制定,通过手术或经皮穿刺将放射性125碘粒子永久植入到肿瘤病灶内及淋巴系统周围,它利用放射性125碘粒子释放低能量光子产生伽玛射线和X线照射杀伤肿瘤细胞,使瘤体细胞的氧增比减少,乏氧细胞比例少,使细胞变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另外,由于放射源可以最大限度的贴近肿瘤组织使肿瘤组织得到有效的杀伤剂量,对病灶周围的正常组织的影响很小。我科在全省首先引入该项技术,并与相关兄弟科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协作关系,全面开展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在头颈部肿瘤、肺癌、肝癌、前列腺癌、骨转移癌及放射性粒子支架腔内置入治疗食管癌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开创性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技术在我省的发展,该技术处于安徽省内领先水平。 咨询电话:0551-65897809转800
更多

肿瘤内科四病区

 肿瘤内四科,开放床位50张。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5人,其中硕导1名,博士1名,硕士2名,在读硕士3名。科室共有护理人员17人,其中主管护师1人,护师6人。 专业方向、技术特长:恶性实体瘤内科学诊断及治疗,包括肿瘤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靶向治疗、化学免疫治疗、支持治疗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处理等。尤其擅长乳腺癌的内科治疗。在省内首先成功开展了肿瘤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擅长肝、肺等肿块的穿刺活检、恶性胸腹水置管穿刺技术、腔内化疗、瘤体内注射治疗等。目前带教研究生1名,进修医生2名。目前科室三新项目:奥沙利铂联合雷替曲塞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正在承担及参与课题:1、塞来昔布增敏乳腺癌化疗的临床研究(省级课题);2、养正消积胶囊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生活质量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全国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3、免疫营养治疗在肺癌和胃癌化疗中作用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科室护士长系国家级肿瘤专科护士,科室能独立开展PICC置管及护理,规范的癌痛护理,致力于症状及心理等肿瘤专科护理。科室专家:胡长路主任医师,肿瘤内四科行政主任,安徽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肿瘤内科主任医师。从事肿瘤治疗工作20余年。门诊时间:周二上午(西区专家门诊),周三上午(总院专家门诊),周五上午(总院特需专家门诊)。目前担任:领导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安徽省癌症康复俱乐部副主任兼秘书,安徽省保健委保健专家。现担任《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编委、《中华医学实践杂志》编委、《安徽医学》杂志编委。胡长路主任医师每年作为讲者或主持者参加全国级省内继续教育学习班十余次。发表国内外学术论著数十篇,参与编写著作一部。曾获科技奖励:《内源性褪黑素在肺癌患者肠外支持治疗中的变化及免疫功能关系》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06-2-R7。承担课题:承担“检测和减少自体外周干细胞移植物中淋巴瘤细胞的临床研究”。冯克海副主任医师,1997年毕业以来一直从事肿瘤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肿瘤内科疑难病例的诊断和肿瘤内科规范化治疗,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发表SCI文章1篇,在国内专业杂志发表论文数篇。门诊时间:周三下午(西区专家门诊),周四上午(西区专家门诊)。
更多

肿瘤营养与代谢治疗

40%-60%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与营养不良相关。营养治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化疗疗效/耐受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内科肿瘤学重要组分,推动肿瘤临床发生巨变。 国内首支肿瘤营养不良诊疗的整建制团队,2013 年元月23 日运营,肿瘤内科新型亚专科,具肿瘤内科和临床营养科质量管理体系。由肿瘤内科医师,临床营养医师,肿瘤专科护士(师),临床营养护士(师),临床营养师及营养技师组成,肿瘤内科医护为团队主体。独立病区,开放床位42张,设肿瘤代谢门诊,配备专业设备和营养配置室。 专业规范、提升完善、开拓开展肿瘤营养代谢治疗技术、技能和知识。整合营养筛查评估、抗肿瘤药物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营养和代谢治疗等技术手段,开展: 肿瘤营养不良患者的抗肿瘤药物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 营养不良肿瘤患者的营养与代谢治疗 癌性恶液质逆转治疗 肿瘤患者肠功能障碍的治疗 肠功能障碍肿瘤患者的抗肿瘤药物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 非手术适应症癌性肠梗阻内科诊治
更多

肿瘤内科二病区

肿瘤内科内二病区介绍 现有医护人员共计35人,其中医生11名,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生6人,住院医师4人,护士共计22名,本科学历护士占50%以上。目前固定床位53张,床位使用率115%。 人才队伍:范平生 肿瘤内科内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3级岗位2级医生)、博士生导师;护士长李冰;医师:刘亚贝、吴旸、黄金、张腾跃、翁呈韬、樊高飞、段巧虹、汤丽莉、杨国红、刘淼;在读博士生5人,在读硕士生7人。 临床医疗技术优势与特色:在安徽省肿瘤医院开展:胃肠镜检查诊断及内镜下治疗(包括ESD、EMR)、胃镜下微波治疗、支架安装、超声内镜下微创诊断治疗、瘤体局部注射至今7000人次以上;肿瘤放射介入(包括PTCD和门静脉介入)5000多人次以上;B超、CT引导下肝脏、肺、胰腺、浅表淋巴组织包块穿刺检查3000人次以上,胸、腹、心包腔微导管、锁骨下静脉导管穿刺、PICC留置术3000多人次以上;近12年成功收治了5.8万人次恶性肿瘤患者。 科研教学:主持省厅级科研项目6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内、外杂志及会议发表文章65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中华级论文2篇、SCI收录的杂志临床论文11篇,2015年度 安徽省自然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发)。确定科室三个科研方向:1.逆转肿瘤化疗多药耐药研究;2.恶性实体肿瘤PH值对肿瘤免疫的影响;3.小剂量肝素抗恶性肿瘤转移的临床研究。近5年完成实习医生带教50余名,培养进修医生15名,本科培养在职研究生5名。 学科的学术技术地位及辐射影响力:科室在学会分别担任1.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2.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肝转移癌与转化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3.省医学会肿瘤学会常委;4.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5.省抗癌协会介入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6.省医学会癌症康复俱乐部副主任;7.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8.省肝病学会肝癌学组副组长。 维拉帕米逆转肿瘤化疗耐药的临床研究在安徽省二级、三级医院20余家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在江西省、广东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等10多家三级医院推广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碳酸氢钠动脉灌注提高蒽环类药物疗效在浙江省得到推广应用。小剂量肝素抗肿瘤转移临床研究在安徽省10家二级、三级医院推广应用。
更多

肿瘤内科一病区

肿瘤内科一病区以肿瘤综合诊疗为特色,致力于多种肿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尤其擅长胃癌、大肠癌、食管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本着高要求、高标准、高素质的原则,逐渐成为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消化道肿瘤特色亚专科诊疗中心。 目前科室开展CT/B超引导下肿瘤包块穿刺检查、胸腹腔微导管穿刺术、腔内化疗和腔内恒温持续热灌注治疗、内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规范化疼痛治疗以及肿瘤生物靶向及免疫治疗。我科以化疗联合热疗、生物靶向治疗为主要手段,与影像科、病理科、介入科、放射科、胃肠外科、颈胸外科、营养代谢科等科室协作,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特色护理包括疼痛管理、深静脉输液管路维护、心理人文关怀、消化道肿瘤常见症状护理、化学治疗不良反应管理、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等。通过规范、全程、系统化、全团队管理,给予肿瘤患者科学、精准、个体化综合治疗。 科室目前有医护人员2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名,博士1名,在读博士3名,硕士3名,在读硕士4名。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以及教学论文数十篇,SCI收录杂志论文多篇,包括 Cancer、Ann Hematol、J Clin Pharm Ther等国际著名杂志。主持并参与了多项消化道肿瘤相关及国家、省、院级课题和厅级科研项目。作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际、国内临床药物试验。同时在保证高质量完成医疗和科研任务的基础上,努力做好教学工作,承担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医院研究生、住院医师、进修医生、实习医生的规范化培训和带教工作,以及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工作。科室发展方向:1.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2.肿瘤生物治疗包括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3.基因指导下的个体化精准治疗。 学科带头人:何义富 医学博士,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科大附一院肿瘤科行政副主任、消化道肿瘤诊疗亚专科主任,省立医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内一科负责人,安徽省卫生系统青年领军人才(第五周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九三学社安徽省省直机关第三基层委员会主任委员。 专业方向、技术特长: (1) 消化道肿瘤诊断与治疗; (2) 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CSCO)会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结直肠癌肿瘤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精准治疗以及肿瘤MDT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胃肠分会常委,CSCO胃癌专家委员会委员,CSCO食管癌专家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临床肿瘤学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省肿瘤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肿瘤内科学会常务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安徽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安徽医学》特邀审稿专家。
更多

血液肿瘤科

 一、 科室概况: 安徽省肿瘤医院血液肿瘤科-淋巴瘤治疗中心位于安徽省肿瘤医院新住院部大楼三楼,是安徽省唯一的恶性淋巴瘤诊断治疗的专科;是安徽省新农合医保首批认定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友病和重型再障大病救助的医疗定点科室。全科共有56张普通病床,4张层流病床,病区全面实行无陪护、洁净、优质、人性化的一流管理。科室共有医护人员40余人,其中:博士2名、硕士7名,人才梯队完整。 二、 学科专家介绍: 丁凯阳,男,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副教授,安徽省肿瘤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毕业,2006年苏州大学血液学博士毕业。现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委员,安徽省血液学分会淋巴瘤\骨髓瘤学组副组长;安徽省血液学分会委员,抗癌协会安徽省血液肿瘤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青年委员;美国血液学会会员。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获安徽省自然基金项目2项,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厅级课题1项;2008年及2011年获安徽省科学进步二等奖各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主编专著1部。  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技术全面。专业方向:擅长于诊治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对其他血液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杂症如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出凝血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另外有全国著名血液病专家、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委员孙自敏教授定期查房;中华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组委员、安徽省血液学分会青委会副主委,安徽省遗传学分会委员,安徽省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丁凯阳副主任医师。 三、诊疗范围 科室具有一流的血液病实验室和国内外最先进的诊断设备及形态学专家。能开展骨髓细胞学、组织化学、免疫分型、多重基因筛查、染色体核型、FISH分析技术和骨髓病理学检查,能对血液病、血液肿瘤、淋巴瘤进行及时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科室是以研究、诊断和治疗血液系统的各种肿瘤,如各种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为特色。我科拥有一流的血液学实验室,具有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技术和一流的人才,能对各种常见的疑难的血液系统疾病进行快速的检查和诊断治疗。      四、 医疗特色科室以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为主攻方向,以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为特色。我科坚持以高质量的临床诊断治疗为核心、医学研究为基础、高层次人才培养为基石。我科的行医理念是:医术至精、医德至上、全心全意的为患者服务。
更多
< 1 2 >

微信扫码
互联网医院

支付宝扫码
预约挂号

微信扫码
预约挂号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庐江路17号

邮编 : 230001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天鹅路1号

邮编 : 230036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环湖东路107号

邮编 : 230031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阜阳北路与龙湖路交叉路口西北角

邮编 : 23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