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医院介绍

Hospital Introduction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进入互联网医院

  • 抖音号

  • 微信视频号

  • 哔哩哔哩

  • 医院介绍 > 交流合作
  • 中国第四批援布基纳法索医疗队获评“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表彰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我院作为队长单位参加的中国第四批援布基纳法索医疗队,荣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在国家卫健委、中国红十字总会、我国驻布基纳法索大使馆的领导下,中国第四批援布基纳法索医疗队在布基纳法索唐加多戈医院执行援外任务。由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宣海洋担任医疗队队长,负责统筹医疗队工作及领衔心脏手术,在外圆满完成为期一年半的援助任务。副主任技师董桂福担任队员,负责心脏手术期间的体外循环灌注工作,完成为期一年的援外任务后,回国仅休整4个月又再次作为第五批援布基纳法索医疗队队员远赴非洲。 自2021年3月起,宣海洋和董桂福等12名队员组成的医疗队奔赴布基纳法索,面对当地艰苦的环境条件和严峻复杂的防疫形势,始终坚守一线,用精湛的医术服务布国患者,累计接待门诊量达2662人次,手术251台次,抢救危重病46人,巡诊和义诊共8次。医疗队还开展了布基纳法索首例腹主动脉置换手术以及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5例,并成功挽救了一例严重脑型疟疾患者的生命。医疗队的突出表现受到了多方赞誉,常常收到锦旗、感谢信,架起了中布友谊的桥梁。队长宣海洋还多次受邀接受当地国家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采访。 我院高度重视卫生援外工作,先后派出宣海洋、左逸作为第四批及第五批援布医疗队队长,连派董桂福随第四批及第五批援布医疗队开展工作。并于2023年9月5日选派我院7名医务人员参加第11批援南苏丹医疗队,由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陈思任担任队长。我院将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秉承“不畏艰难、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牢记责任,不辱使命,为卫生援外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刘鸿颖 何晶晶/文 心脏大血管外科 宣海洋/图 杨益东/审核) 责编:桂思奇
    2023.12.22 10:16
    02-20

    2023-02-20

    国虽有界,医者无疆——比利时医生的中国学习之旅
    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KU Leuven)的Wen Wen是一位年轻的胸血管外科医生。近期,她结束了在中国科大附一院为期15个月的胸外科进修学业,返回比利时。临别之际,她与小编聊起了在中国这段珍贵的学习生活之旅。 Wen Wen,2013年比利时鲁汶大学医学专业毕业(2022年在泰晤士世界高等教育排名中位于第42位,比利时第1位)。毕业后,在鲁汶大学的教学医院完成6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Attending)培训。2019年获得比利时胸血管外科专家资质。2019-2020年在欧洲最大的医院——鲁汶大学附属医院完成血管外科专科医师(Fellowship)培训。2021年11月,Wen Wen到中国科大附一院进行胸外科专科医师(Fellowship)培训。 2023年2月14日,Wen Wen圆满完成为期15个月的培训,中国科大附一院为Wen Wen举办结业仪式,党委书记刘连新教授为Wen Wen颁发证书,并送上美好祝愿。 Wen Wen(右)与刘连新教授、导师胸外科柯立教授(左)合影 缘起相聚 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是我的幸运 Q:比利时和中国相距万里,是什么让你选择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进修呢? A:说到这个,得感谢贵院胸外科的柯立教授。2018年柯立教授来鲁汶大学附属医院进修肺移植技术,我正好在医院当住院总。我是一名胸血管外科医生,需要进行肺部手术的学习进修。 在日常工作交流中,柯立教授告诉我中国医学的进步和他所在的中国科大附一院胸外科的情况,让我了解到这里先进的手术理念和诊疗技术,我便萌生了来中国学习进修的愿望。正值疫情,我来中国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但最终还是成行。柯立教授是那个无论有多少困难都不断帮助我,让我梦想成真的人,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对他的感激之情。能来中国学习,我觉得这是人生中最幸运的一件事。 Q: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以后,有什么感受? A: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中国近年来的医疗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外科创新技术和操作技能,在全球都具有领先地位和影响力。以肺部手术为例,鲁汶大学医院全年肺部手术量约300台次,而过去的2022年中国科大附一院同类手术就接近5000台次,如此丰富的外科手术经验和操作机会,对每一位外科医生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在手术技巧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迅速提升。 此外,这里的医生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也深深感染了我。中国科大附一院胸外科有微创胸腔镜、复杂肺癌手术、气管手术、肺移植、隆突重建等先进的诊疗技术,特别是单孔胸腔镜技术,目前比利时全国仅有两三名医生掌握这项技术,这也是我此次来中国学习的重点之一。 除了先进的诊疗技术,这里完善的专科医师培训体系和临床教学能力也令我印象深刻。医院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适合外籍医生学习培训的环境,对我此次来访学习,医院也给予了很多的帮助和支持。 教学相长 不仅是技术的提升 Q:能说说你在单孔胸腔镜手术方面的收获吗? A:收获非常大。单孔胸腔镜手术是近年来胸外科界的重大突破之一,单孔的优势明显,创伤小、疼痛少,患者术后恢复迅速、心理负担小。我从2021年来到总院胸外科时起,每天至少观摩或操作3-4台手术,不仅参加了500多次手术,还自己独立完成了100多台手术,重点学习和熟练掌握单孔胸腔镜技术。医生精湛的医术和手术医护团队的密切配合,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有信心回到比利时后用我掌握的技术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帮助。 Q: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哪些专业上的收获呢? A:是的,我来之后得知中国科大附一院胸外科门诊、手术救治的患者人数多年都保持在安徽第一,很了不起,收治的病种也非常多。在这里,我不仅学习了微创胸腔镜手术,还学习了肺移植、复杂肺外科手术(包括支气管肺动脉袖式切除,支气管肺动脉成型术)、气管外科、纵膈肿瘤切除上腔静脉搭桥手术。同时,我参与胸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参加科室疑难病例讨论,这些珍贵的诊疗经验让我受益匪浅。 在日常诊疗工作中,Wen Wen表现出的严谨认真、热情专业令中国同道印象深刻。 Q:这么多的手术经历,令你影响最深的是哪一次? A:那一定是肺移植手术。观摩学习胸外科团队的肺移植和肺血管重建技术让我大开眼界。我还有幸跟随团队前往山东、哈尔滨等地开展移植器官的获取工作。中国的国土面积很大,但是对肺移植手术来说,供肺缺血的时间不能太长,到达就要立刻手术,这就对手术时间的控制和技术难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还有肺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这里做的也很好。一家医院每年能成功开展这么多台肺移植手术,令我印象深刻。 Q:听说你在学习技术的同时,在临床科研方面也有新收获? A:是的,我的导师柯立教授不仅带领我学习新技术,还指导我开展临床研究、鼓励我撰写论文。我的论文《The Influence of Narrow Aortic Bifurcation on Limb Graft Patency:a two-centre retrospective study》(《狭窄的主动脉分叉对肢体移植物通畅性的影响:一项双中心回顾性研究》),还获得了2021年度比利时外科论文一等奖,这也让我很骄傲。 志同道合 合肥是我在中国的第二故乡 Q:来到中国这一年多,生活还习惯吗? A:我出生在北京,但是从7岁就离开中国到比利时学习、工作,对中国的了解很多来自网络和长辈。来中国之前,我会一点中文,但是不会写汉字。这短时间,我学会了不少中国话,还有合肥话。过年的时候,我还会学会了写“福”字。这里的美食也令我印象深刻。 由于赶上疫情,从办理签证开始,医院国际合作处、人力资源部的各位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等到了合肥,胸外科的同事们担心我身处异国他乡生活不便,从租房到生活点滴都给予了我和我的家人无微不至的关心,令我非常感动。在日常学习工作和与同事们的相处中,我们也能更好的交流中外文化。我和家人与合肥结下了深厚的情感。合肥就是我在中国的第二故乡! 以梦为马 温暖启程未来可期 此次返回比利时后,Wen Wen将回到比利时顶尖学府之一的安特卫普大学附属医院担任胸血管外科治疗组长。她已经计划好,在当地医院率先开展单孔胸腔镜技术,用自己在中国所学服务比利时患者。 为感谢中国科大附一院对她在院工作学习期间的支持和帮助,临行前,Wen Wen专门向医院赠送了一幅水墨画,寄托她对医院工作生活的珍贵情感和美好祝福。Wen Wen说,未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架起两院沟通的桥梁,建立长期的人员学习培训和科研合作机制,为两国医生提供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 国虽有界,医者无疆。近年来,随着中国科大附一院的不断发展,医院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交流形式也日益多元。除了选派中青年骨干走出去学习先进理念和新技术,也正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同道来到中国,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刘鸿颖 何晶晶 党委宣传与统战部 桂思奇 方萍/文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刘鸿颖 胸外科 柯立/图 柯立 杨益东/审核) 责编:桂思奇
    01-31

    2023-01-31

    我院王伟医生受邀参加国际科学院组织第十二届青年医师领袖项目及2022年世界卫生峰会
    日前,我院肿瘤化疗科青年医生王伟作为2022年度中国大陆唯一受邀青年医师,入选国际科学院组织(Inter Academy Partnership,简称“IAP”)第十二届青年医师领袖项目,并受邀参加2022年世界卫生峰会。 第十二届青年医师领袖项目及2022年世界卫生峰会参会邀请函 IAP、世界卫生峰会及学术卫生中心和医科大学M8联盟于2011年共同启动青年医生领袖项目(YPL),每年在世界卫生峰会期间举办青年医生领袖会议,为世界卫生健康传递专业理念、凝聚发展共识,中国科学院是IAP执行委员会成员。世界卫生峰会始于2009年,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年在柏林举办,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政治、科学、医疗等部门和民间社会组织的专业人士,为全球人民健康和福祉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王伟是我院肿瘤化疗科副主任医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助理,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9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获2020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安徽省“优秀青年卫生志愿者”称号、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第二届“35 under 35最具潜力青年肿瘤医生”全国100强称号。王伟作为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省以及中国医生的代表受邀参加本次会议,对于了解国际卫生健康领域最新专业理念和研究前沿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由我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组织申报,得到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大力支持。(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刘鸿颖/文 肿瘤化疗科 王伟/图 杨益东/审核) 责编:方咏
    1 2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进入互联网医院

    支付宝扫码
    预约挂号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庐江路17号

    邮编 : 230001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天鹅路1号

    邮编 : 230036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环湖东路107号

    邮编 : 230031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阜阳北路与龙湖路交叉路口西北角

    邮编 : 231131